财新传媒


人民币有加速升值的需要

2007年06月01日 00:00
只有当汇率市场逐步形成并且透明化,才有可能逐步厘清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因素的可能变化预测市场的均衡汇率



  从中期来看,人民币已经进入了升值通道。根据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表明,当一个经济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0%以上的时候,该经济就进入了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通道。中国已经接近于这样的临界点。
  另外,人民币所面临的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可能比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其他经济曾经所面临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大国。从出口占GDP的比重来看,日本即使在其快速扩张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比重基本上稳定在10%左右,最高也没有超出过15%。而中国目前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5%。这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将要求其他国家做出更多的结构性调整(如关闭相对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等)。当面临失业人群或相关利益团体的压力时,这些国家或经济的政府就有可能把迫使人民币升值当作减压阀。如果中国能够在未来的五年之内将出口占GDP的比重逐渐降下来,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会有所缓解,但要在短期内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当然,从短期来看,如果现在就让人民币自由浮动,贬值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些可能性包括:
  (1)国内隐性债务(如巨额社保赤字和地方政府负债)累积到一定程度突然显性化,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可能不足于支持人民币继续升值,反而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但是,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从建设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的转变可以降低这一风险,一方面加大政府在社保、医保等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债券市场(包括地方政府债)将这一风险分散到其他投资者,利用时间来逐步消化这方面的风险。
  (2)资本账户突然开放可能在短期内导致资本的大量外流和人民币的贬值。在理论上,这完全是可能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其一,中国的资本账户不可能突然完全开放;其二,除非这些流出中国的资本能够发现更好回报的投资机会,否则大部分外资仍然会留在中国;其三,正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开放降低了资本进出中国的风险和成本,反而可能会吸引更多想进入中国但还没有进入的资本。
  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继续向好,特别是从投资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成功地转型为包括消费在内的更加平衡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特别是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将有可能长期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可以大大降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此外,中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人民币由于突发事件造成大幅度贬值的风险。因此,即使短期之内人民币有贬值的可能,这不会改变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 兼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特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座教授,为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曾经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经济与金融国际访问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经济项目主任、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erica投资基金董事、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和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