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十字路口的中国创业板

2011年05月31日 17:55 来源于 财新网
创业板设计的初衷是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在制度设计上却和原来的市场没有任何改变;IPO审批制的存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怀胎十年终于在2009年10月开锣的创业板,不仅被寄望为中国版“纳斯达克”,更肩负了推动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任。但是,问世不到两年的创业板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至2011年5月27日,创业板指数距去年年末的高点下跌超过30%。股票指数的波动本不应大惊小怪,但如果考虑到创业板指数跳水背后的“业绩变脸”,就不能不严肃对待了。

  2009年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为48%,远高于中小板的27%,粉墨登场,引爆投资者信心,IPO市盈率一度飙升至上百倍。好景不长,2010年年报让投资者大跌眼镜:深圳主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20%、净利润同比增长42.10%;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9%、净利润同比增长32.53%;而创业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02%,净利润增长31.2%,落后于主板和中小板。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刘胜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谁伤了你的幸福》、《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等。长期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