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金融行业风险日益加剧

2013年07月21日 16:01 来源于 财新网
主要的风险来源是企业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溢出效应。中国应加快结构性改革,否则将无法避免走日本的老路
朱海斌
财新网“战胜市场”专栏作家。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研究方向专注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传导,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
 

  【财新网】(专栏作家 朱海斌)2003年,彼时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济顾问兼货币与经济局主管威廉•怀特曾是美国堪萨斯联储在怀俄明州杰克森霍尔举行的年度研讨会上最不受欢迎的嘉宾之一。他对与会者说,金融系统的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国央行应加息以对抗资产泡沫。但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其他国家的央行行长对他的警告并不以为然。不幸的是,几年后怀特的预言成真。

  怀特所采用的指标非常简单。他和他的同事发现信用与GDP比与其长期回溯趋势的偏离(称之为缺口指标(gap measure))是衡量系统性失衡的累积从而往往导致银行业爆发危机的最佳预警指标。根据Drehmann、Borio和Tsatsaronis的研究(2011, BIS Working Paper no. 355),如果使用10%的信贷与GDP比缺口指标为标准,能够成功预测约三分之二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银行业危机。同样令人瞩目的是,根据该标准,类型I(没有发布预警但发生危机)的错误几率为33%,类型II(发布了预警但没有发生危机)的错误几率仅为11%。鉴于其较高的成功率,巴塞尔协议III中将信贷与GDP比缺口指标作为主要的条件变量,用于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水平。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张兰太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