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体系而言,最大的风险在于,这些“银行外”贷款面临违约风险,会不会造成整体经济急促下滑,而令一般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大幅上升?
2011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类的A股上市公司(共2132家)的总体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上升了26%和20%。但同是这批企业,它们在营运中产生的现金流则比同期下降6%。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差,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更严峻的是这些问题在过去几年中并无太大改善,反而有恶化的现象
政府应借这个机会向民众灌输一个思想——我们不可能也不该无休止地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大家必须接受经济增长有放慢的一天。反过来说,整个社会应开始注重达到一种正常而具可持续的增长。
最近市场上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既然中国经济已出现回落迹象,政府在下半年将改变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转而采取类似2004年和2008年的刺激经济政策。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将“软着陆”,明后两年将达到9%以上的经济增长。
若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会对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构成风险,因此建议各地金融机构在这个比例急升并远离它的长期趋势时,要增加银行资本金的比例来抵御风险。
而较少被提及的,是高铁这类社会服务功能的项目,究竟该被归到政府财政中,还是像现在这样被编为政府的“表外业务”。
个税改革近期被热议。现在大部分讨论围绕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此前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是否合适,而较少提及目前中国的个税体系,是否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贷款支持是不可避免的。“4万亿”投资引致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仍然待解,将来保障房会否成为不良贷款的又一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