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ChatGPT来了,我们该担心“失业潮”吗?
和历史上其他科技进步一样,AI和ChatGPT并不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政府能做的事情是尽快普及高等教育,延长教育年限,灵活调整教育方向
李宗光| 2023年02月20日 16:47
封闭期基金能让老百姓挣到钱吗
封闭期对于提高产品本身收益率的作用并不突出,但对提高投资者实际获得收益率方面值得肯定
杨峻| 2023年02月20日 15:30
资金为什么这么紧
经济复苏背景下,央行对资金面的呵护力度下降,并有意引导资金利率回归中性,是关键因素
靳毅| 2023年02月20日 11:43
如何研究产业战略
产业创新战略需要有序竞争机制;研究产业战略问题要研究整体发展规律
蔡剑| 2023年02月20日 11:03
节后升温:一线房地产市场怎么走
春节后北京楼市率先升温,销售水平超过去年同期。一线城市开年价格回升,1月销售均价为5.3万元/平方米,环比增3.7%
夏磊| 2023年02月20日 10:37
延迟退休,能否释放二次人口红利
从日本经验看,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后,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明显提升,带动储蓄率和投资率上行。但居民消费仍较为疲弱,劳动生产率也并未得以提振,释放二次红利的效果总体有限
高瑞东| 2023年02月17日 13:45
看了美国1月零售数据,美线货运有救了?
今年下半年美线货量回升到疫情前水平很有希望。时间差造成的短时间内运力的缺失就是运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如果货量上升的曲线越直,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章华峰| 2023年02月17日 11:25
嵇少峰:为什么应该降低存量高息房贷利率
建议一次性将高息存量房贷全部压降至4.515%以下,同时,建议各地房地产调控不再采取过激的利率差异化政策,避免再次造成利率定价机制的扭曲
嵇少峰| 2023年02月17日 11:05
究竟如何定义“稳健理财”
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开始有净值波动,稳健理财失去了统一的锚,行业各参与方对“稳健”二字的理解有了差异。这种认知偏差所隐藏的风险,随时可能爆发
杨峻| 2023年02月16日 15:37
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3: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
人口因素影响重大深远,生育政策调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一
任泽平| 2023年02月16日 12:10
美线航运合约的新“甜蜜点”
每年一度的美国航线影响力最大的行业会议TPM马上就要召开,今年市场回归正常,谈约的节奏也开始恢复正常
章华峰| 2023年02月16日 11:05
通往和谐之路:经济学中的内在价值
独立、博弈和交换,如果大家都能循经济学原则对待自己和他人,或许就有那么一些可能性实现社会和谐
欧阳俊| 2023年02月15日 16:49
货币转向前的颠簸
美国通胀韧性渐显,美联储快速转向已成“奢望”
周君芝| 2023年02月15日 14:28
任泽平:重启楼市、提振信心需要做什么
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走出困境最终还是靠市场信心恢复、供给出清和销售回款
任泽平| 2023年02月15日 14:19
短缺的,不只是快递小哥
随着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快递员潜在供给规模持续下降,这样的变化不仅仅会在快递一个行业发生
欧阳俊| 2023年02月14日 16:47
刘尚希:改革是财政货币协同加力的前置条件
财政货币政策要协同发力,支持经济复苏,就必须让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个前提被削弱,市场的内生动力不足,恐怕政府发力的方向、方式就要调整
刘尚希| 2023年02月14日 15:46
分化后如何收敛?居民部门或“拉低”企业部门贷款
本轮货币政策宽松周期持续18个月之久,达到过去信用周期的平均时长,在分化渐趋极致之后或将迎来收敛
芦哲| 2023年02月14日 10:49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过去三年香港好像跑了一场“马拉松”
有人形容,过去三年香港好像跑了一场“马拉松”或经历了一次“压力测试”,挺过了社会民生的考验、经济下行的挑战,并坚实守住了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
陈茂波| 2023年02月13日 11:05
社融回暖还有哪些阻碍
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基本面缺乏内需强刺激的情况之下,只有“内外需共振”才能推动社融大幅复苏,因此2023年社融弱复苏的可能性较高
靳毅| 2023年02月13日 10:51
凶猛的信贷背后
中短期内,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动力仍十分充沛,在此期间,应积极培育内生性增长动能,使经济复苏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李宗光| 2023年02月13日 10: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