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众有一种误区,认为美国的公司是不是就得按照美国标准,从而质量等会更有保证,事实上,国外公司到中国设厂,首先是要按照中国的标准
事业单位招考由各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自行组织,且目前仍缺乏独立的统一监管机构,以及规范招考程序细节的法律条文欠缺,各招聘单位拥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权力寻租空间
公安部门的防范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联动,除了交通工具本身安全到位、后续救援能力提升之外,也要加强对民众相关的安全培训
近期不会有大规模的公务员辞职潮,断断续续有一些很正常,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还是很重,并非所有人对公务员都不再向往
无论官职有多大,违纪渎职也可以一次降为一个普通干部。这彰显出纪检部门坚决推进反腐、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政的决心
最大亮点就是公布了不同级别的具体补贴标准,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即“5813”,这个标准出来后,地方就有了操作标尺
尽管“裸官”未必都贪腐,但“裸官”多数跟以权谋私有关。通过对“裸官”资产情况的排查,或可能发现更多贪腐的线索
这与高校体制密不可分,很多教师从两个方面寻找自我定位,一是官员,一是老板,背后的逻辑都是可以管理别人、收买别人、控制别人,这是导致类似问题的根源
巡视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巡视人员可以适当加入各级人大代表或专家学者,使巡视更为专业
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首次明确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边界,清晰划定了国企改制的范围,令改革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从国家宏观交通运输布局来看,许多高铁项目上马缺乏合理性;不深化改革,体制弊端会把“微刺激”变成“歪刺激”
高考加分的最大问题是行政权力参与其中,而且不受约束,民族、公安、体委,甚至还有计生部门等都参与其中,各有利益,谁也不愿意放权
只发一个《条例》,没有下文,感觉有点糊弄社会。如何养老缴费、打破铁饭碗,《条例》与实际实施之间还缺少很多链条
中国正在从区域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但外交能力还停留在前者水平,“小马拉大车”,这是不行的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应该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而不能简单消灭现存制度,尤其是被实践证明的制度,如果推倒重来,对改革未必是好事
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关注高考地区差异问题,而不是看分数线。各个地方的录取指标很不均衡,根源是计划录取制度
是应付一下,还是真正加大监督?是像过去一个文件一场运动,还是常态化严格查处?要说地方政府不知道企业造假,这是骗人的
高考改革不只是在现有框架内的小修小补,而是应该让学生手头能够拿到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能够自由选择高校
需要规范的是律师界中的歪风邪气;律师有担当,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问题,敢于批评公权力,这不应该是整治的对象
要想调控人口,前提条件是合理规划城市功能,而不是直接针对人下手,这不但涉及人权问题,关键是现在已经无法限制人口流动
国内航运央企反对是P3流产的部分原因,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加强管理和营销,缩短和领头羊的差距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当地的党风建设不是已经坏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难辞其咎
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属于专家型遴选,不属于专门人事考察,如果遴选委员会成员资格符合条件,就能很好把关;近期司法改革难点在于法院院长遴选,但还没有被认真考虑
院士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学术不独立,学术主体仍然是官本位、行政化的,没有科学的独立就不能排除行政的干扰
各地楼市限购松绑已成大势所趋,一些地方即便不明说,也会在操作层面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