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新名家 亚当·图兹
- 亚当·图兹:美国陷入了新的阶级战争
-
01月22日 15:25
“专业管理人阶层”(PMC)的存在值得注意,特朗普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对PMC价值观的蔑视,这种姿态深得部分工人阶层的认同
-
财新名家 周国端
- 国际会计准则对保险投资长期主义的挑战
-
01月22日 12:58
市场价值评估理念引入保险业后,短期市场波动对保险财报影响太大,使得经营重心向短期波动转移,进而侵蚀了保险经营的核心价值——长期主义
-
财新名家 周君芝
- 特朗普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改变
-
01月22日 12:21
考量特朗普新任期,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外乎四个维度:全球通胀、全球产业、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美元流动性
-
财新名家 王剑
- 如果特朗普再度放松金融监管
-
01月22日 10:30
特朗普2.0时代可能会采取比特朗普1.0时代更大胆的放松金融监管举措,且相比于1.0时代可能会更关注大银行以及沃尔克规则等领域
-
财新名家 张继强
- 从美国优先到美国资产优先
-
01月22日 10:02
特朗普上任或标志着美国正在进入政治和金融市场合流的年代,政策对美国资产的支持可能更为显性
-
财新名家 高瑞东
- 野心与现实:特朗普首日新政评述
-
01月22日 09:48
移民、能源方面的承诺有具体落地,关税表态高调并落实加拿大关税,政府减支着墨不多,俄乌、减税甚至根本没有提及
-
财新名家 李超
- 特朗普就职典礼有何看点
-
01月21日 16:05
从特朗普就职首日表态来看,其政策诉求一是迎合选民的明线,体现为抑制通胀加促进就业回流;二是迎合科技新贵及能源巨头的利益,对华加征关税可能不是当前政策核心
-
财新名家 刘元春
- 刘元春:全面促进宏观调控迈向第二阶段
-
01月21日 13:32
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在第一阶段取得了初步胜利,因此,如何有效推进第二阶段的工作,同时为第三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
-
- 是否需要纳税?“偶然所得”被误读的背后
-
01月21日 13:21
照着人们的朴素假设,“大强子”感恩回报,村民收到“大强子”个人送的一沓沓现金,究竟要不要缴个人所得税
-
财新名家 周浩
- 特朗普强势回归,美债低调回归“融资成本”
-
01月21日 09:42
市场开始更加关注融资成本与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这反映出市场的无奈——因为无法找到更好的交易“锚”,最终被迫将融资成本作为债券交易的核心逻辑
-
财新名家 钟正生
- 美国通胀的结构性线索与方向
-
01月21日 09:31
展望2025年,美国CPI及核心CPI将主要取决于核心服务,具备进一步改善的基础,但需关注特朗普移民政策带来的服务通胀上行风险
-
财新名家 吴金铎
- 高储蓄率是市场的助力还是阻力
-
01月20日 15:21
高储蓄是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的表现,储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风险低于负债驱动型增长。不过当前过高的储蓄能否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成权益市场的长线资金,需要各方创造条件
-
财新名家 姚洋
- 姚洋:AI时代的人才需求与传统教育的必要改革
-
01月20日 14:14
我所倡导的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施十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以缩短目前教育体系中浪费的两年甚至三年时间
-
财新名家 于达维
- TikTok“不卖就禁”,为什么美国认为它危害国家安全
-
01月20日 13:31
很多人认为只有限制不能看什么、不能说什么是妨碍言论自由,其实不断投喂你特定的内容,让你困在信息茧房里,同样是剥夺你的自由
-
财新名家 罗志恒
- 5%的支撑与拖累:复盘2024年“U型”中国经济
-
01月20日 13:26
建议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设置为“双5”,即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达到“5%左右”,更加强调增长的就业导向,努力实现有就业的增长、有收入的增长、有获得感的增长
-
财新名家 汪涛
- 汪涛:2025瑞银大中华研讨会关注的重要宏观议题
-
01月20日 11:19
瑞银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4年的3.2%略降至3%,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至4%左右,政策支持加码或部分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及房地产持续低迷所带来的拖累
-
财新名家 贺滨
- 买方垄断之忧:关于集采的经济学视角
-
01月20日 09:02
需关注买方垄断模式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弊端,采取有效的优化和改善措施
-
财新名家 芦哲
- 特朗普就职首日,哪些政策会首发
-
01月20日 08:11
结合特朗普团队近期政策表态及市场预期,移民、关税、外交、能源预计将是特朗普就职当天政策的密集首发领域
-
财新名家 宦国苍
- 特朗普2.0及其对华政策走向
-
01月19日 19:01
全球均衡巨变,国际体系动荡,以及两极分化、对抗加剧的美国社会等因素要求特朗普重新设定全球战略重点。除了贸易战和科技战,对华政策可能不在其政策议程占主要位置。对北京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坏消息
-
财新名家 李寿双
- 中国走向法治化轨道不可逆转
-
01月18日 11:15
一旦一个社会开始吸收接纳现代法治的游戏规则,很难人为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