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财新 周东旭
- 火线评论|公务员录用标准放宽:如何守护社会公平
-
11月15日 15:01
公务员录用标准的调整,是社会公平进阶的“一小步”,也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公共政策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尊重
-
文|财新 周东旭
- 火线评论|校园餐需要更透明一些
-
11月14日 17:29
校园餐有一个长长的链条,对于消费者(学生和家长)来说,近乎是完全封闭的。校园餐不是唐僧肉,强化透明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势在必行
-
财新名家 王喆
- 10月财新机器人产业指数同比上升17.5%
-
11月14日 16:58
2025年10月,中国机器人产业指数(RII)录得134.1。2024年初至今,机器人产业投入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
-
财新名家 亚当·图兹
- 亚当·图兹:当生活难以负担,纽约人寄望于社会民主主义
-
11月14日 15:33
在贫富差距悬殊、生活成本高企的纽约,20年间,一轮轮激进政治思潮下,群众意识已悄然改变,而马姆达尼的当选,是这一转变迄今最清晰的体现
-
- AI对媒体的价值稀释与加持赋能
-
11月14日 14:56
AI可以让新闻生产更高效,但无法赋予新闻以温度。媒体要想从AI的掠夺中重生,必须重建内容主权与信任机制。既要学会用AI,也要敢于约束AI
-
财新名家 李超
- 如何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增长目标
-
11月14日 12:26
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
-
财新名家 芦哲
- 10月金融数据:不为规模而冲量,呵护银行净息差
-
11月14日 10:49
在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的政策导向下,今年年内进一步落地“降息”的概率较低
-
财新名家 缪延亮
- 缪延亮:中美经贸关系新阶段意味着什么
-
11月14日 10:22
中美进入平等对话的中美经贸关系新阶段,对经济、政策和全球资产都有深远影响。该阶段的特征是“脆弱的平衡”,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外部冲突得到管控的同时,应对好内部问题可能尤为关键
-
财新名家 赵伟
- 如果“对等关税”被判违法
-
11月14日 09:51
美最高法判决可能有三种情形,违法+延后生效的概率较高,关税全面退还的概率较低,定向退税概率较高
-
财新名家 燕志华
- 湖南医院偷拍事件,真问题被淹没了
-
11月13日 12:55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从每个重大舆情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且严肃对待其中的法律问题,将之当作一个普法的鲜活案例。否则,未来每个舆情的爆发,都会成为今天“鸵鸟政策”的 “回旋镖”
-
财新名家 梁建章
- 六孩律师妈妈杨太太|对话多孩“生”活
-
11月13日 11:47
社会是否为愿意生育的女性、为期待孩子的家庭,准备了足够的支持?何时才能真正形成生育友好、女性友好社会环境?
-
财新名家 易峘
- 最高法院挑战“特朗普关税”后续如何
-
11月13日 11:20
不同判决结果下,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走势、税收/退税对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以及国债市场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在各情形下的潜在机遇和挑战如何
-
- 朋友变多,信息变多,为何社会却越发极化
-
11月13日 10:34
社交平台不能只增连接、促活跃,更需要构建跨群体桥接机制,降低内容同质化的趋势,而对于个人,出路在于 “提高容忍度”,而非“减少联系”
-
财新名家 丁杰
- 蓝天格锐钱志敏“量刑陈述”的背后
-
11月13日 09:37
判刑不是终点,而是真正的起跑线。未来比特币的归属大战才是真正跨国法律大战的开始
-
财新名家 芦哲
- 服务业IP的兴起
-
11月13日 09:37
“服务业IP”正逐步取代“商品IP”,这一现象既反映出中国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折射出地方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居民消费心理的变迁
-
财新名家 林羿
- 美国资管业正在兴起的趋势
-
11月12日 15:02
AI、私募扩张与代币化三股力量正在重塑美国资产管理业的生态。AI提升了信息处理与投研效率,私募扩展了收益来源与产品层次,代币化则带来了新的市场结构与流动性机制
-
财新名家 芦哲
- 类比2020-2021,A股处于什么位置
-
11月12日 12:47
当前A股市场与2020—2021年行情存在显著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宏观政策取向上,也反映在产业轮动规律和资金配置行为中
-
财新名家 周君芝
- 走出通胀低谷:2026年中国经济和资产展望
-
11月12日 10:27
外需反弹,中国地产经历4年下滑后对经济负面冲击减弱,内外需共振,中国走出通胀低谷的条件越发成熟
-
财新名家 易峘
- 货政报告观察:央行强调疏通政策传导机制
-
11月12日 09:49
短期内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宽松,但预计明年年底前央行可能不会进一步降息。同时,央行将继续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做好“五篇大文章”,并通过疏通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
文|财新 张兰太
- 火线评论|“巴菲特”,不止是一种投资风格
-
11月11日 17:28
巴菲特的时代结束了,但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时代并未过去。期待“中国的巴菲特”真正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