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博智宏观研判论坛为其举办的研究型论坛,旨在跟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短期经济形势,预估中长期经济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
对4万亿刺激政策的主要抱怨有信贷资源的国进民退问题、效率不高问题、金融风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与广义的政府支出和举债方式有关
中国政府支出中,民生支出比重偏低,政府投资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其中政府投资规模过大是一个突出的因素
即使在疫后,指望靠出口拉动经济,继续维持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不能说是走到了尽头,至少应该说是需要重大调整,这将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东盟之间已经面临着3-4倍的劳动工资差距,我们会让出更多的低端份额。未来要不断提高出口产业的收入,而不是出口产业的规模
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重构不仅是地理布局的重构,还有规则重构。中国不应该自外于全球产业链重构,而应该融入和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在规则层面,我们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也是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这会改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
经历这一段时间自发性的修复,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持续的修复目前还很困难,还需要从宏观需求方面更加精准发力
在中国的抗疫过程中,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多起来了,认识也出现了模糊。现在要特别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修复资产负债表,需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特别要防止再次搞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大水漫灌的货币宽松政策;疫情面前更加需要推动市场化改革,靠改革来启动内需,靠改革来推动经济复苏和发展
中国转入经济恢复阶段,现在要尽快恢复要素的流动,包括人口、物流等等;一定要借这次疫情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城市化模式
疫情管控期间的政策目标,应是维持遭受重创企业的存续,避免经济有机体局部由于“休克”,现金流断裂,出现缺血坏死
现在防疫和复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键是要做好“两个区分”:一是区分“疫”与“非疫”,二是区分人和物,应该在管好“疫点”、“疫区”的同时,全面恢复畅通货流
疫情对汽车流通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为阻断疫情,消费者闭门不出,无法达成销售和服务。如果疫情很快缓解,预计购车需求将会快速恢复,对全年汽车产销影响不大。但如果疫情延续较长时间,将对全年甚至明年的汽车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短期要防供给中断和低库存带来的物价上涨冲击,但中长期更要防止通缩预期和压力的形成
应争取2月底基本控住疫情,国民经济全局不至于伤筋动骨;在疫情可控前提下复产,度的把握取决于各地治理水平;危中之机非过量放水,而是实质性深化结构性改革
过去采取的逆周期政策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要对这种类型政策污名化,结构性改革政策和逆周期政策之间不矛盾
2020年对于中国是外部环境改善的一年,外部的总需求会比2019年好。基于此,我们判断全年经济增速为+6.2%,四个季度增速依次为+6.2%、+6.2%、+6.2%、+6.1%
从经济下降幅度而言,2020年会明显缓和,但是也很难看到2020的GDP同比增速会超过2019年
对于大国而言,法定数字货币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积极认真研究论证非常重要,推进需要极其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