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消费是需求一大短板

钟正生:从物价数据继续探底中折射出的最大信号就是:居民服务消费继续回暖,但商品消费寒意尽显

房地产市场企稳信号:价在量先

肖立晟:在当前时间点,政府要审慎地对待一二线楼市的刺激,但是需要以更实举措刺激三四线房价,以防范更严重的危机发生,建立以房价为重要参考指标的政策体系

总需求不足,企业怎么办

滕泰: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产品普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新时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才能不断创造新需求?

推荐 Recommend
钱都去哪儿了?

任泽平: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M2累计新增43万亿元,为什么投放了这么多货币,经济未现强劲复苏?钱去哪了?怎么办?

香港:楼市见底了吗

周浩:香港的货币基础触及2008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但香港房地产市场似乎正在触底反弹,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令人尤为惊讶

开放的要义是共赢

中国扩大开放,不仅有利于稳外资、稳外贸,更将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印度经济会不会赶超中国

梁建章:人口形势的变化将成为美国、中国和印度三个主要经济体相对竞争力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最新 New
钟正生

货币政策的四个动向
名家

钟正生 11月29日 10:57

央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看法更加积极,强调信贷导向“提质换档”、价格调控提升效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滕泰

客观认识资本的作用和逐利性
名家

滕泰 11月29日 10:49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不仅是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还是形成生产力的关键组织要素,如果任由资本被“污名化”,就会造成经济衰退

中国资产负债表冲击、表现与修复(下)

文|袁海霞 11月29日 09:09

当前中国经济调整面临的问题都不是靠短期的宏观调控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持续推进改革,从根本上促进资产负债表修复

中国资产负债表冲击、表现与修复(上)

文|袁海霞 11月28日 16:33

中国确实面临一定的资产负债表冲击,但尚未陷入长期衰退。当前中国经济调整是周期性、趋势性以及结构性因素叠加的深度调整,疫情加速了调整节奏和调整深度,并不改其趋势

君说财经

王雍君:我们需要怎样的税收改革观
名家

君说财经 11月28日 15:32

中国亟需建构系统的、可以兼容目标与正义取向的税收改革观,并确保目标取向服从于正义原则取向。此举可望大大提高税收改革的成功概率

蒋飞

中国财政乘数估算
名家

蒋飞 11月28日 14:50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在0-1.67之间,这取决于M1和M2的比重。M1基础上的预算平衡乘数小于1,挤出效应大约为37%。消费倾向影响经济乘数,提振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周天勇

中国经济实践的特殊性与经济学解释难点
名家

周天勇 11月28日 14:17

中国经济奇迹来源于哪里?为什么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经济增长回落到中速水平?展望未来的中长期,中国经济还有中高速增长的可能吗?

靳毅

2024年,基建怎么看
名家

靳毅 11月28日 11:36

随着2024年初1万亿增发国债对应的新增基建项目陆续落地,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全年基建投资或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赵伟

人民币升值,延续的“意义”
名家

赵伟 11月28日 11:08

基本面改善的逻辑、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性,与北上资金的行为会否“共振”,是未来国内市场破局“关键因素”之一

李超

三季度货政报告: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名家

李超 11月28日 10:49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或尚未完全消除,我们认为美元及美债走势当前的核心影响因素不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而是美国财政政策,其后续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刘忆如

欧美通胀降 股债飙涨的意义
名家

刘忆如 11月28日 10:00

明年是否会继续加息,不但取决于通胀的后续发展,更须分析若通胀再起,其造成的原因为何

伍戈

谁能取代地产
名家

伍戈 11月28日 09:38

近期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与房价加速下行相交织。当市场出现预期自我实现的负向循环而“失灵”时,政策“有形之手”变得尤为重要

翁一

米莱当选与自由平等的极端化紧绷
名家

翁一 11月27日 15:25

在现代民主体制中,自由与平等存在内在张力。极端追求自由却弃平等于不顾,或者极端追求平等同时抛弃自由,那么,民粹便会浮出水面及至被无限放大

白士泮

慎防下一个金融黑天鹅事件
名家

白士泮 11月27日 14:05

银行界“协作共赢”“互联互通” 的新趋势也可能带来多家金融机构同时受影响的系统脆弱性,甚至引爆黑天鹅事件

陈沁

上海,有多少写字楼可以改造为保障房
名家

陈沁 11月27日 11:59

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一定都要大拆大建,商改住也许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样的选择

赵伟

谁是“变局者”:高利率下的资产负债表风险
名家

赵伟 11月27日 11:09

相比历史上的加息周期,美、欧私人实体部门和金融体系更加稳健,短期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