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消费是需求一大短板

钟正生:从物价数据继续探底中折射出的最大信号就是:居民服务消费继续回暖,但商品消费寒意尽显

房地产市场企稳信号:价在量先

肖立晟:在当前时间点,政府要审慎地对待一二线楼市的刺激,但是需要以更实举措刺激三四线房价,以防范更严重的危机发生,建立以房价为重要参考指标的政策体系

总需求不足,企业怎么办

滕泰: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产品普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新时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才能不断创造新需求?

推荐 Recommend
钱都去哪儿了?

任泽平: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M2累计新增43万亿元,为什么投放了这么多货币,经济未现强劲复苏?钱去哪了?怎么办?

香港:楼市见底了吗

周浩:香港的货币基础触及2008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但香港房地产市场似乎正在触底反弹,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令人尤为惊讶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问题

发挥好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是以市场统一为前提的,分割的市场只是“一麻袋土豆”,大并不等于强

印度经济会不会赶超中国

梁建章:人口形势的变化将成为美国、中国和印度三个主要经济体相对竞争力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最新 New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管涛:低通胀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
名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06月06日 16:13

中国的确不符合通货紧缩的定义,但是低通胀、低物价是不争的事实。这跟通货紧缩反映的问题一样,都是总需求不足

汪涛

汪涛:环比动能疲弱,基数效应消退|数据前瞻
名家

汪涛 06月06日 13:40

二季度经济活动环比增速大幅放缓,未来政策支持有望加码

梁建章

梁建章:中国的高房价困境
名家

梁建章 06月06日 11:38

过去中国的住宅供应没有跟上人口流动的形势,应该让供地指标跟着人口流动走。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限制,不让公共福利成为人口流动的障碍

张春霖

避免走向“失败国家”,南非怎样摆脱历史负资产
名家

张春霖 06月06日 11:26

对南非来说,最致命、最难以摆脱的历史负资产,是种族之间知识和技能分配的不均等,而更为深层的影响在于,南非严格分工的种族隔离制度,是一种比殖民制更约束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的机制

刘元春

刘元春:从十大现象看当前宏观经济
名家

刘元春 06月06日 11:03

国际社会以及国内市场对于目前各类数据矛盾的现象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很迷茫,如何应对这些新现象

徐忠

徐忠:低碳转型可解增长动能之困
名家

徐忠 06月06日 08:09

面对当前多重压力,培育新动能、找到新发展方向非常关键,低碳发展迎来重要的机遇期,提升碳市场效能是关键

赵坚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
名家

赵坚 06月05日 16:19

一般均衡理论最基础的凸性假设排除了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什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新近发展的新演化经济学能给出更好的解释

赵伟

谁从美国经济韧性中受益
名家

赵伟 06月05日 14:21

这一轮美国经济虽具有韧性,但贸易拉动作用并不强,尤其是对于东亚经济体而言

陈茂波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颠簸不平的复苏进程
名家

陈茂波 06月05日 11:28

撑住本地消费,是香港短中期、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稳住本地经济大局的主要策略之一

徐高

人民币汇率:从韧性到弹性
名家

徐高 06月05日 10:49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韧性到弹性的变化,原因主要在国内。更直接的内因则是人民银行结汇规模的扩大

周君芝

需求不足的政策应对
名家

周君芝 06月05日 10:28

针对当下现实矛盾,政策只有着力提振预期、缓解缩表以及修复就业这三方面,才能够真正带动中国走出有效需求不足

靳毅

政策会发力么?
名家

靳毅 06月05日 10:17

复盘历史发现,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走弱后,1-3个月内重要“稳增长”政策均会加速推出,因此2023年六七月份“稳增长”政策可能加速落地

刘明

出生率下跌,区域妇幼保健院和民营妇产医院如何突围
名家

刘明 06月05日 08:10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对医疗机构的发展影响深远,妇产科将受到巨大冲击

滕泰

扩内需,应推出中国版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名家

滕泰 06月03日 18:54

应当高度重视国民收入支出结构改革,尽快推出中国版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有效扩大消费,既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又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火线评论|为何总是挥刀砍向弱者?如何让网暴无所遁形?

文|财新 周东旭 06月03日 11:44

让网络回归理性,让讨论替代暴力,用思想市场的力量压制恶意,才不会让网暴者的疯狂掀起的滔天恶浪,卷席走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击毁所有的善良

孙天琦

美国为何能快速“扑灭”硅谷银行等三家银行“火情”
名家

孙天琦 06月03日 09:42

早期纠正、接管设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对问题机构快速动手,才能止住财务窟窿的持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