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未来5年美国经济相对全球而言可能走弱,令美元指数处于新一轮贬值通道;美欧经济“预期差”与货币政策“节奏差”,意味着2021年美元指数或有阶段性反弹的空间,至少不会迅速地、显著地走弱
人民币汇率年初大涨的原因是什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的空间还有多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影响几何?
如果低收入地区在2021年不能获取足够疫苗,且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少于1年,则意味着全球免疫不能实现同步,全球疫情防控效果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21年抗疫政策势必大部分退出,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势必减弱,严监管的要求将进一步巩固;但“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的结构性政策会保持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货币政策仍有率先调整的灵活性
历史上,双紧政策对经济的杀伤还是很强的,在经济修复基础还不牢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全年预计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但二季度物价升高可能对货币政策操作节奏和资本市场情绪造成扰动
展望2021年,预计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出和推广,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的程度面临弱化。考虑到逆周期政策过早退出可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意外冲击,2021年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仍需保持一定力度,正常化需适时审慎推进
银行间流动性的正常化,今年已率先启动并接近完成;2021年关于贷款结构优化和融资成本下行的政策,力度可能有所减弱,但方向不会发生变化;需要警惕社融增速显著回落,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
若2021年年中能够实现国际范围内疫苗的大规模接种,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在2021年上半年触顶后逐渐下行,且2021年下半年在高基数作用下将呈现明显下行的态势
在拜登新政府的扩张财政与美联储宽松政策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得到保证,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也将逐渐企稳。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可能迎来通胀“意外”上行的阶段,这可能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当前从对市场情绪的反映程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已经接近充分,升值的上限或在6.5左右。但美国大选若拜登当选,则“利好出尽”之下人民币汇率回调风险值得关注
进入11月后,美元指数可能寻求突破,但方向有较大变数;美股潜在下跌风险正在累积;美债收益率仍将处于低位。美国大选依然破朔迷离,金融市场正在酝酿变盘
中国经济在平稳地修复,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可能还会滋生新的动荡,因此在这个阶段政策上“以不变应万变”,保留足够的政策储备是最好的
行至目前美元指数阶段性反弹的可能性已大增,需要警惕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是促进“内循环”的逻辑起点,增强企业投资空间和意愿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载体
民营企业本身有更多的调整能力和意愿,我们需要的就是给它们更多的信心和体制机制的保证
后续美国可能取消香港独立关税地位,但不太可能终止美元与港币的自由兑换。美国调整对香港的特殊政策,目前看只是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为
对于降息幅度的把握,中国有自身的课题,并非“一降了之”!
中国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改革空间,也尚有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因此,“非常之举”的内涵应该是,更好地评估、珍惜、用好中国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
新冠疫情在造成经济广泛停摆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产业的发展契机。“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也是中国在全球化逆风下稳外贸、稳外资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