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利率,行至何处

2025年04月09日 10:12
货币政策“留有余地”的程度有所减弱,要“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货币政策应当主动发力,促进名义利率下降与物价水平回升双向收敛
资料图:中国人民银行。图:视觉中国

  2025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屡被提及,但降准降息迟迟未至。这既是受到前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约束,也与外部环境虽复杂变化但总体好于预期、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使得一季度经济金融数据总体保持韧性有关。资金面偏紧平衡下,前期债券利率过快下行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纠正。3月18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出,“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但市场对年内降准降息落地时点的预期仍有所延后。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钟正生
中国财政学会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任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