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本轮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但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的恢复仍需时日,后续央行在贷款投放方面或更“重质”而非“冲量”
贷款投放从“扩大”转为“合理”;结构性工具的方向更加细化;降融资成本的重心转移到存款利率上来;后续将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和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综合考虑本次美联储释放的信号,以及近期美国核心通胀开始缓和、经济增长与就业出现隐忧、金融条件已然紧缩等,我们认为,美联储最“鹰”时期可能正在过去,对大类资产配置的相应影响值得关注
本次会议把“扎实稳住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释放出积极有力信号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超预期下滑属于“暂时性衰退”,或暂不会改变美联储的紧缩节奏
在“放水养鱼”“保市场主体”的思路下,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显现,工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费用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成本上行的压力,使企业的营收利润率逆势上行
本次10Y-2Y利差的倒挂与以往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或将削弱其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测能力
更加调适的货币宽松节奏,更加积极的跨国监管合作,以及更有针对性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才是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过程的重中之重
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后,央行还将通过存款自律机制改革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压降LPR利率。至于降息,需密切关注中央对经济增速目标的态度、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以及国内通胀的动态变化
2022年3月以来,10年美债收益率(尤其实际利率)蹿升由四股力量共同推动:通胀预期维持高位、经济预期边际好转、加息预期发生剧变,以及缩表将至引发的美债供给预期变化等
近期货币政策发力的侧重点或在于再贷款的扩面与增量、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压降,以及更加强调财政政策的落实和房地产的因城施策等,降准、降息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往后看,美国通胀的演绎、美联储政策选择,以及美国经济前景均是“未知的终点”
1-2月经济数据不似同比度数所展示的那般靓丽,结合环比分析所呈现的图景基本符合预期
2月社融虽指向“宽信用”成色不足,却尚难说明“宽信用”前景黯淡
国际金融市场亦呈现五大变化:美股波动风险因全球经济政治不确定性上升而加大;美债长端利率受更大压制;国际油价急涨;黄金走强逻辑不断强化;美元短期获得更多支撑
全球经济与政策有五大变化值得关注,美欧经济较快摆脱新一轮疫情冲击;全球通胀风险继续上升;美国经济前景蒙尘;欧洲经济更显脆弱;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节奏更难把握
2022年稳就业的隐性压力不容小觑,财政政策目标虽比2021年有所收缩,但实际支出预计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有三个关注点
预计2022年上半年的CPI对货币政策而言并非“紧约束”,下半年猪肉价格冲高之下,CPI通胀形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欧央行“放鹰”更多是对短期超预期攀升的通胀表示高度关切,而非有意释放即将“急转弯”信号,欧央行比美联储更有维持宽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不搞“大水漫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稳信用的增量来源仍然是聚焦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