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特殊机会投资市场年中观察(三):国资参与度提升与法律工具标配化

2025年07月18日 10:19
国企参与深化与法律制度完善正重塑特殊机会投资生态,效率与合规将成为市场参与者的核心考量
图:视觉中国

  2025年中国特殊机会投资市场进入深度更迭期,国资参与度与法律工具箱的供给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从国企视角看,国资上市公司纾困模式呈现新特征,同时法律制度供给持续优化——有关部门强化了逃废债行为的刑事追责,而预重整制度加速普及、信托计划成为重整偿付的标配工具。在此背景下,笔者聚焦国企参与模式与法律制度演进,简要分析其对市场的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国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比例是否进一步提升有待观察

  一是,国资企业的重整案件数量会不会增多有待观察。因公开数据较少,我们对比2024年、2025年的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纾困项目数据,当国有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亏损等困境时,股东采取的措施较为多元。而在控股股东缺乏能力化解上市公司问题时,实际控制人——通常为上市公司所在地国资监管机构——会协调其他国有资金为困境企业补充流动性,采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现金认购该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以产业投资人身份参与该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协议受让该上市公司控制权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权通常不会发生变动,即通常不会被民营企业收购。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视听推荐

张杜超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债务重组专家,北京市律师协会破产与清算委员会委员,国际破产协会成员(IN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