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PI的迭创新高,国内又开始了关于中国通胀是否重现的讨论,而这牵涉到中央政府应否调整其金融政策。
目前的主流观点分两派。认为中国并无通胀压力的一派,指出目前CP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并非整体物价的普遍上升;因此处理这个问题应透过调控相关产品价格(如现在国务院采取的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措施),而非整体改变金融政策。另一派则认为,中国的通胀压力早已潜在多时,现在只是透过食品价格上涨反映到CPI上。笔者倾向于后一种看法。
瑞信中国研究主管、瑞信方正高级研究顾问;曾先后在汇丰银行证券部、百富勤证券、金英证券和瑞银集团任职
随着CPI的迭创新高,国内又开始了关于中国通胀是否重现的讨论,而这牵涉到中央政府应否调整其金融政策。
目前的主流观点分两派。认为中国并无通胀压力的一派,指出目前CP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并非整体物价的普遍上升;因此处理这个问题应透过调控相关产品价格(如现在国务院采取的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措施),而非整体改变金融政策。另一派则认为,中国的通胀压力早已潜在多时,现在只是透过食品价格上涨反映到CPI上。笔者倾向于后一种看法。
版面编辑:冯仁可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免费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