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文
2008年1月我第一次看电影《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时,正值原油价格在酝酿史上最大一波上涨行情。上半年5个月里,油价从90美元涨到140美元,彻底突破了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心理底线”。下半年5个月里,随着雷曼危机,又暴跌到40美元以下。油价泡沫一吹一破之间,三观尽毁,血流成河,全球经济大伤元气。现在想来, “There will be blood”这个名字冥冥之中早有征兆。
李盛|文
2008年1月我第一次看电影《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时,正值原油价格在酝酿史上最大一波上涨行情。上半年5个月里,油价从90美元涨到140美元,彻底突破了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心理底线”。下半年5个月里,随着雷曼危机,又暴跌到40美元以下。油价泡沫一吹一破之间,三观尽毁,血流成河,全球经济大伤元气。现在想来, “There will be blood”这个名字冥冥之中早有征兆。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李丽莎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