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徐忠)由于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给影响过于剧烈,而从中央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会使得金融机构声誉受损(Stigma Effect),因此法定准备金和再贷款(再贴现)的作用日益弱化(Furfine, 200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仅公开市场操作硕果犹存。与此同时,大额支付系统的采用极大提高了金融市场运行和货币传导效率,因此很多国家都相应改进了货币操作流程(Woodford,2001),实行存贷款便利制度(Deposit and Loan Facilities)和利率走廊机制(Interest Rate Corridor, 或渠道体系,Channel System)。中央银行以贷款便利利率(通常高于目标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以满足其法定准备金或清算账户头寸要求,或以存款便利利率(通常低于目标利率)向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或清算账户存款进行利息补偿,这样市场利率自动锁定在利率走廊区间内,有效稳定了金融机构流动性和利率预期(Whitesell,2006),这一模式逐步被各国广泛采用,全球金融危机后几乎成为各国央行的潮流(Goodhart,2009)。例如,2003年美联储将贴现窗口改造为自动借款机制,设定贴现利率高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通常高50个基点),成为货币市场利率上限(Furfine, 2003)。2006年美联储获得国会授权于2011年对金融机构准备金付息,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进程,从而在2008年正式形成了双边利率走廊机制。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也一度向准备金支付利息,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尝试利率走廊安排。
[如何理解“中国式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实践]之五:利率走廊机制与中央银行利率引导
责任编辑:凌华薇
版面编辑:陈华懿子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
[如何理解“中国式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实践]之六: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2017年03月20日
-
[如何理解“中国式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实践]之四:货币政策如何管理好预期?
2017年03月20日
-
[如何理解“中国式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实践]之三:货币政策目标框架是否存在单一规则?
2017年03月20日
-
[如何理解“中国式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实践]之二:宏观经济学与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趋向
2017年03月20日
-
[如何理解“中国式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实践] 之一:是时候总结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了
2017年03月20日
- 2017年03月17日
- 2017年03月14日
- 2017年03月10日
- 2017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