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淑莲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从2009到2018,中国地方政府变得更“透明”了吗?
近几年,无论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还是中央对“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多次重申,都在快速推进着地方政府工作的透明化。
而财政预算信息作为政府信息中最为敏感也最为核心的内容,常常是表现地方政府透明度的“风向标”。这其中,公开哪些内容,不公开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财政公开的死角和“天花板”,常常微妙地体现着地方政府的诸多考量。
文|邓淑莲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从2009到2018,中国地方政府变得更“透明”了吗?
近几年,无论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还是中央对“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多次重申,都在快速推进着地方政府工作的透明化。
而财政预算信息作为政府信息中最为敏感也最为核心的内容,常常是表现地方政府透明度的“风向标”。这其中,公开哪些内容,不公开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财政公开的死角和“天花板”,常常微妙地体现着地方政府的诸多考量。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杨胜忠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