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4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变迁

2019年06月05日 17:42
T中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变迁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与中国发展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呈正相关的

  文丨方福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40 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其地位由最初的被批判到现在的被重用,真可谓“冰火两重天”。这个变化过程及其原因颇值得研究。

以批判为主的阶段: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随着中国打开国门,西方经济学伴随着外国产品和设备输入中国。不过,1979 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少量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在中国翻译出版或再版,主要不是作为学术产品引进的,而是作为批判的反面材料引进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虽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少数一流大学开设了,但是,课程的名称通常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其内容主要是评介西方经济学流派,能够系统地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高校很少。所以,这门课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往往不是独立开设的,而是放在经济学说史这门课中去讲授,或者在经济学流派专题讲座中去讲授。

责任编辑:杨哲宇
版面编辑:吴秋晗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查出白血病,千万资产的中产家庭坠落|特稿精选

中国的回击:关键矿产对美出口管制意味几何?|特稿精选

心智|审视中年焦虑

美总统国安助理沃尔茨遭撤换 国务卿鲁比奥暂兼两职

舞协主席被查 培训考级敛财术浮出水面|特稿精选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