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资中筠:忆小妹资民筠

2019年09月13日 10:19
T中
我常想,她若是“只专不红”也许会好些,最多在某个“拔白旗”运动中受批判,但是作为自然科学而且是尖端科学的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国际交流中开拓眼界,更可以大有作为。国内外不少科学家不通人情世故,不事家人生产,也不鲜见。在当今的社会,她未尝不可以做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有成就的科学家

  【财新网】(专栏作家 资中筠)小妹民筠离我而去已有四年。如果在世,今年该是她过八十整寿。我想起她时总是感到无限惋惜。她去世后,陆陆续续写下了记忆的片断,一直没有发表。偶然遇到她的旧友提到她,想起这篇未刊之文,或可发表聊以慰思念之情。

  我是老大,两个妹妹都已不在,独留我在这里纪念她们。大妹资华筠是名人,如果她是时代的幸运儿的话,小妹民筠正好相反,是时代的悲剧。她与华筠出生相隔两年,但环境迥异,正好是1938年,天津沦陷之后,先天条件就与华筠不同。母亲怀她时刚经过丧母之痛,身体虚弱,她不足月就出生,先天不足。外加母亲因奶水不足而必须补充奶粉,她在襁褓中因吃了劣质奶粉而大病一场,九死一生,所以幼时发育较慢,比较瘦弱,与华筠的活泼、精力充沛成鲜明对比。她是家中第三个女孩,按传统,亲友们都希望我母亲生个男孩。父亲怕她因而受歧视,加倍宠爱,母亲因为她体弱,也给予特别照顾,而且一反对我和华筠的严加管教,对她特别放松,并且因为她身体不好,特意晚一年送她上小学。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杨胜忠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