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王永利)面对急速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和社会运行的猛烈冲击,美、欧、日、英等很多国家紧急启动大规模政府刺激计划,其央行快速推动降息,乃至实施无限量QE等政策举措加以应对,有效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和危机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近期对中国是否应该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财政赤字,是否允许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或地方政府债予以弥补(即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激烈的争论。有人强烈反对,并强调这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容易造成货币投放失控,引发货币滥发和严重通胀乃至贫富分化。
实际上,在经济下行、通货紧缩(企业和居民收缩负债,金融机构收缩贷款或规模债券)情况下,就需要采取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调节。传统上,财政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开支等举措,央行可以通过降准降息、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举措加以应对,刺激企业和个人扩大投资与消费。但到一定程度,如果宏观政策难以刺激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最后就只能依靠政府直接出面扩大投资和国民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