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泛化信用十日谈(8):电信、金融欺诈是诚信问题还是违法犯罪问题

2020年06月19日 14:42
T中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把这些归为诚信问题,以为主要是社会诚信出了问题,是实施欺诈的人道德诚信水平低下,才出来诈骗的。这个思路和逻辑,与泛化信用是相通类似的

  【财新网】(专栏作家 汪路)我们先讨论一个相关问题:电信欺诈、金融欺诈等老百姓深受其害、深恶痛绝的社会问题,是诚信问题还是违法犯罪问题?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把这归为诚信问题,以为这主要是社会诚信出了问题,是实施欺诈的人道德诚信水平低下,才出来诈骗的。这个思路和逻辑,与泛化信用是相通类似的。似乎说得也有道理,其谬误在哪里呢?

  判断一个事物需要依据其主要特征。欺诈是一种违法犯罪,肯定符合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欺诈是否也具备诚信这个概念的主要特征——明明白白的同意、承诺或诺言——呢?显然不具备。因为在欺诈行为中,实施欺诈者对欺诈对象如果有承诺的话,那从一开始就是假的,并不是诚信概念中的真实的、不是被胁迫的承诺。怎么能将欺诈问题说成是诚信问题呢?唯一能让欺诈也说得通是诚信问题的,就是借助于泛化信用的理论和逻辑。这种荒谬的说法之所以有市场,部分原因在于,相关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公权力部门需要借助诚信信用这个筐来甩锅,以减轻打击违法犯罪不力的压力。广大善良的百姓,可不能被带到沟里去啊。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吴秋晗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用好用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最新封面报道之二|美国金融监管转向

法眼|大同订婚强奸案维持原判 性同意的边界何在

新加坡执政班子换届后首迎大选 黄循财首战告捷稳住民意

小米高处不胜寒|特稿精选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