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资中筠回忆录摘录(12)|从亚洲团结到亚非团结

2020年08月28日 10:40
T中
支援亚、非、拉的反帝斗争,后来发展为把“农村包围城市”运用于世界革命——亚非拉第三世界相当于农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于城市

  【财新网】(专栏作家 资中筠)

亚洲团结运动

  新德里亚洲国家会议

  1955年 4月 6-10日“亚洲国家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上决定成立“亚洲团结委员会”,是为亚洲团结运动之始。

  到那时为止,中苏关系、中印关系都是最好的时候。印度的对外政策是在两大阵营之间保持中立和独立。这一政策得到中、苏的支持,认为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其逻辑是:印度本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中立”就是从帝国主义阵营中立出来,而且印度领导人有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这些因素都可以作为反帝的同盟军,或者至少是“与国”(这个词来源于《春秋》,是周恩来提出的,以别于“盟国”)。具体背景是,前一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就西藏问题达成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印共同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以后发展为中国对外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到1972年还写入了中美《上海公报》。“五项原则”的印地文读音为“潘查希拉”,变成一个专门名词,在亚洲团结运动中常用这个词,也有尊重印度的共同发明权之意。所以,亚洲团结组织的成立会议就在印度举行。另外,这次民间会议又在历史性的政府间的万隆亚非会议(4月18-23日)前夕举行,二者不可能没有联系。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吴秋晗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