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我们该如何应对科研不端

2021年01月28日 11:23
T中
中国尚没有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研伦理观和伦理治理体系,没有形成科研不端应“不齿于同道”的大氛围。近年来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离全球科学共同体所要求的高标准尚有差距

  【财新网】(专栏作家 贾平)诚信乃是科学的核心价值,但作为科研诚信的对立面,长久以来,科研不端(research misconduct),尤其是那些科学研究中的欺骗和不诚实的行为,一直都为人们所诟病。

  早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数学家和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吉就曾记录了彼时英国科学界的一些丑行:这些行为包括编造、修饰(trimming)数据,以及烹煮(调改)数据(cooking data)等等。比如,调改数据往往会发生于当某人假设的研究结论和其试验得到的数据不符合时,为了能“论证”自己所假定结论的“正确性”,就把这些数据改一改,量身定做一下,弄出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只要没人追究,又何乐不为?反正科学门类和研究领域,浩如烟海,也没多少人真会去验证,管事的又往往不懂专业,自然也就容易混过去了。可见,科研不端行为,一直都是有市场的。

广为人知的科研不端行为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杨胜忠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