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资中筠)1985年我调入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在思想上经历了自1949年以来的大解放,也可以说是一次向本性的回归。
处于思想前沿的社科院
大约是1983年在从美国回国的飞机上第一次巧遇李慎之,恰好座位相邻。当时都是素昧平生,我孤陋寡闻,竟不曾闻其大名,社科院刚组建美国研究所也是那次才知道。他却曾注意到我的名字,说来有意思,他最初对我有印象与美国研究无关,而是看到我在《读书》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巴尔扎克小说《公务员》的译者序,我的中文入了他的法眼。
【财新网】(专栏作家 资中筠)1985年我调入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在思想上经历了自1949年以来的大解放,也可以说是一次向本性的回归。
处于思想前沿的社科院
大约是1983年在从美国回国的飞机上第一次巧遇李慎之,恰好座位相邻。当时都是素昧平生,我孤陋寡闻,竟不曾闻其大名,社科院刚组建美国研究所也是那次才知道。他却曾注意到我的名字,说来有意思,他最初对我有印象与美国研究无关,而是看到我在《读书》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巴尔扎克小说《公务员》的译者序,我的中文入了他的法眼。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鲍琦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