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滞胀的风险

2022年07月01日 16:54
刘陈杰
刘陈杰

Upright Capital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原高盛中国策略分析师

总供给冲击并不是形成滞胀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总需求和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长期看,全球不同经济体的滞胀风险主要取决于各个经济体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

  近期全球市场对持续高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日趋严重。滞胀最为显著的时期是美国1970年代的十年,彼时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胀并存的现象,被称作滞胀。关于那轮滞胀成因的讨论,学术界认为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供给因素贡献了大部分通胀冲击。当然,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劳动生产率的停滞不前也对彼时的滞胀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回到眼前,2022年出现了原油、天然气、粮食等方面的供给冲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宽松政策对通胀的累积作用,全球主要经济体劳动生产率近十年以来的停滞,也让我们对潜在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开始产生担忧。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面对逆全球化对产业链的影响、全球宽松政策的后续效应以及疫情对供给侧的影响,全球会不会出现类似于1970年代的滞胀?中国会不会面临通胀和增长停滞的风险?中长期而言,本文试图从不同经济体不同供给函数的角度来探讨可能的滞胀风险。短期而言,美国的通胀风险在未来一个季度并没有显著缓解的迹象,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在2023年可能因为货币政策的紧缩预期和经济基本面需求侧的因素具有放缓的风险。

一、滞胀的成因,现实的比较

  通胀的成因主要来自总需求的加速扩张、供给侧的冲击、超额货币的拉动、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等。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