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全球各主要国家的通胀程度及其成因

2022年11月28日 13:08
林采宜
林采宜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货币洪水叠加俄乌冲突推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疫情防控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导致内需下降是中国CPI环比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一、油气和粮食价格上涨推高全球通胀

  疫情导致各国政府为了给居民、企业纾困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货币洪水叠加俄乌冲突推高全球油气、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许多国家通胀高企。截至2022年10月,俄罗斯、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的CPI分别同比上涨12.63%、11.9%、10.4%、10.1%和7.7%。中国相较于欧美、其他东南亚国家,通胀水平仍维持在较低水平,CPI同比上涨2.1%。

  能源价格的持续飙升是导致大部分国家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同期俄罗斯的通胀率超过12%则主要缘于西方的制裁。剔除波动较大食品和能源价格后,英国、美国和印度的核心CPI处于相对高位,分别同比上升6.5%、6.3%和6.08%,凸显其物价上涨逐步向商品、服务业蔓延。由于疫情防控抑制消费需求,中国同期核心CPI涨幅只有0.6%。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边放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以公正司法呵护民营经济活力

广东医保控费将从住院扩至门诊 按人头付费明年试水

露营遭遇山洪再现 内蒙古中西部一地10人遇难2人失联

特朗普:在俄罗斯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

专栏|矛盾的“牛市”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