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地产的另类观察

2023年08月21日 10:32
洪灏
洪灏

思睿投资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

国资背景的开发商销售依然强势增长,而租金的上涨表明住房需求很可能只是被推迟,而非消失。长期看,中国私人部门的杠杆水平与1993年的日本等量齐观,这是一个需倾举国之力的拐点
news 原图 2023年8月1日,江苏淮安,工人在一处房产建筑工地上忙碌。尽管房地产行业普遍疲软,但国资背景的开发商表现良好,在七月录得强劲的销售增长。图:视觉中国

一些领先指标并未“躺平”

  七月,房地产销售、价格和投资在已然较低的基数上再度下探。值此关键时期,悲观远比乐观要容易得多。故此,高调秉持悲观情绪除了哗众取宠外,实际不值一哂。在检视了各项房地产数据后,我们藉此提出些许别有意味的观察。我们既非悲观,也非乐观,而只求客观。

  1)尽管房地产行业普遍疲软,但国资背景的开发商表现良好,在七月录得强劲的销售增长。例如,越秀地产今年头七个月的同比增长达到了68%。而保利更高达109%。如果像某些专家所言,房地产需求已经烟消云散,那么为什么人们仍然从国资背景的企业买房?难道房地产需求只与开发商的所有制结构有关吗?显然,人们对于“烂尾楼”依然忧心忡忡。

  当然,我们追踪的这些国资背景的开发商仅占全国销售面积的18%和全国销售金额的28%,但这些开发商的业绩暗示着持续的住房需求并不受当前市场条件和普遍悲观情绪的影响。而且,他们占据了我们追踪的重点国资和民营开发商约50%的销售面积和超过60%的销售金额。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沈昕琪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