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怎样应对“强政策、弱修复”局面

2023年10月23日 10:55
毛振华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要正确认识周期,理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建议出台“十万亿”消费支持计划
news 原图 2023年10月13日,江苏扬州,顾客在超市选购蔬菜。疫情以来美国三轮财政刺激实际发放金额约在5.4万亿美元左右,对于美国经济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当前中国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足40%。图:视觉中国

  近期各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颇多、分歧也不少,比如宏观政策的发力点究竟应在何处?是在货币与财政层面采取总量政策加码调控力度,还是从市场主体与制度改革层面发力?等等。造成当前分歧的主因,在于今年以来虽出台多项稳增长政策,但社会各界所期待的经济“强劲反弹”并未出现。早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过后,我就曾提出要防止经济修复出现“强信号、弱反应”现象,今年年初以来,我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要防止出现“强政策、弱修复”的局面。从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稳增长政策出台后的效果远不及预期。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是传统的调控政策失灵,还是政策的着力点有误,亦或是其他问题?

一、确定政策目标之前需要准确判断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对症下药,但在开出药方之前,首先要对经济的“症状”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判断。与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判断不同,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长周期性因素所决定的。过去在中国经济周期处于上升期时,即便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短期、暂时性的问题,只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予以干预,通常经济很快会回到原有的增长路径上来。但是,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不同于以往,如果经济正处于长周期的下行期,那么宏观调控首先要着眼于帮助经济运行筑牢底部,而非着眼于实现经济刺激下的迅速反弹。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