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果比预期的要好。“十四五”的前四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亦实现了4.9%的增长。但微观主体对经济的感受就要差些,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历史较低位,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信心指数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存在一定“温差”。
宏微观经济温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弥合“温差”?
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果比预期的要好。“十四五”的前四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亦实现了4.9%的增长。但微观主体对经济的感受就要差些,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历史较低位,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信心指数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存在一定“温差”。
宏微观经济温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弥合“温差”?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5.5% 消费贡献率较“十三五”时期提高
2025年07月09日卢锋:内需不足下外贸顺差超常增长,中国经济再平衡有助反制关税战
2025年04月10日免费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