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FO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每年增长50%以上。黄仁勋也坦言,因为H20芯片被限,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每年将少收入500亿美元。换言之,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收入将每年增加3500亿元。又有外媒报道,中国AI芯片产量明年将倍增。这不仅是向全球AI产业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也引起对中国AI算力的未来价值重估,这到底是流动性和叙事催生的泡沫,还是中国资本对AI发展的觉醒?
T中
中国算力的觉醒
2025年09月05日 16:09
-
-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最早呼吁供给侧改革,是新供给经济学、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
面对日益扩大的中美算力差距,面对数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市场,面对正在改变世界的AI技术创新,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又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东昊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免费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财新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