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炸药发明家诺贝尔(1833年-1896年)于去世前1年的62岁写下遗嘱,将遗产的大部分、近1000万美元设立一个基金。目的是将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作为奖金,授予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基金会 1900年成立并在1年后颁发了首届诺贝尔奖。
从最初的投资构想看,诺贝尔不希望将基金“花完”,而是希望它成为一棵永恒的“摇钱树”,即在保本前提下,开启依靠利息收入来支付奖金和运营费用的“吃息”模式。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思路不符合现实,投资国债看似安全,但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及两次世界大战,让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为负,在全球持续通胀面前,购买力持续被侵蚀,奖金价值大幅贬值。加上基金需要向政府缴税、向运营工作人员发工资,导致1945年时,诺贝尔基金会的净资产已经只剩诺贝尔基金的1/3,陷入严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