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区块链需要迈过的几道坎

2016年02月17日 10:40
区块链是一种“共识”实现技术,通过区块链可以记录网际间所有的交易,供区块链的用户见证实现“共识”,且链上信息内容“不可篡改”。而这种“不可篡改”性是通过系统内多个副本的存在增加了内容被恶意篡改的成本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博)“区块链”近期热度不减,不管从金融应用领域还是从IT领域多得是畅想和期许,反而很多细节并没有搞清楚有些雾里看花。2016年伊始,《财新周刊》对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的专访从理性的角度给出了决策者对“区块链”的一种态度,需要脚踏实地地看清这一事物,维持一个“好奇心”。

  从我的理解而言,区块链是一种“共识”实现技术,通过区块链可以记录网际间所有的交易,供区块链的用户见证实现“共识”,且链上信息内容“不可篡改”。而这种“不可篡改”性是通过系统内多个副本的存在增加了内容被恶意篡改的成本。以比特币系统而言,下图中的所有亮点代表一套内容一致的账本。因此,当所有的记录得到公示,就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两表不可测”问题。两表不可测的原因是没有中心,两表数值各异观者无从可知。但中心不是必须,当存在多只表,且多数指针指向一个时间,少数服从多数,观者也就心知肚明。所以区块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的存在有可能是数据生成的错误或者是恶意篡改的内容。也就是说你要篡改成功,就必须要改变系统中51%的副本[ 即51%攻击],由少数成为多数。可想而知,篡改成本从技术难度、时间消耗、人员使用上都是巨大的。同时,区块链的另一个关键结合,是同智能合约的结合。通过程序执行合约,因为前者已经做到了合约内容的“原汁原味”,后者成为“观察者”用机器执行杜绝了合约双方的违约和执行中断。金融活动从最早的支付到金融衍生品的高度发展,背后都是一个个合约的签订和执行。同时各种金融创新绝大多数也是保证合约的执行和违约偿付。如果合约的达成变得扁平且执行贯彻,那么整个流程将更为简洁和高效,这便是区块链亦将提出就被金融领域重视的一个前提。另外,区块链是一个不断“膨胀”的记录系统,可以记录系统从开始到今后运营中的所以交易的记录。这一机制也便捷了第三方,特别是金融监管者对资产交易信息的追踪、监测和转移。

  数据存放的两类模式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市场处,兼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副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辛辛那提访问学者,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领域涉及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