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来论|回顾A股2017:风起青萍之末

2018年02月01日 16:23
T中
证券监管的2017年和往年有何不同?第一是监管,第二是监管,第三还是监管。依法全面从严是监管的主题词
news 原图 历史总有规律,要把新征程走好,需要从旧时光里汲取经验,避开教训。图/东方IC

  【财新网】(特约作者 王六一)历史总有规律,要把新征程走好,需要从旧时光里汲取经验,避开教训。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资本市场上正义与阴暗交锋不止,监管者与违法者的博弈未曾停歇,庙堂与江湖在各自的逻辑下,时而契合,时而分裂,上演轰烈大戏。

  在2018元旦后的第一天,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调研首到之处,选择了稽查部门,深受瞩目。在一年前,当他第一次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时间调研指导稽查执法工作之时,大多数人尚不能完全明白其中深意。

  回望2017监管大年,一系列逮鼠打狼、降妖除魔的动作之中,正是资本市场形成打击违法犯罪压倒性态势的开始。

一、龙薇:折戟沉沙铁未销

  资本市场是个名利场。早在2015年,赵薇两度减持阿里影业(01060.HK) 赚了近18亿港元,小燕子凭此一跃而为女版巴菲特,此时距离她买到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的位置不过五个月。赵格格和马功夫一向关系好,众所周知。

  投资人赵薇举手投足间气度不凡,相比之下,另外两个与明星有关的收购并不顺利。唐德影视(300426.SZ)开出7.4亿收购范冰冰的爱美神51%股权,范冰冰的身价一夜之间从300万暴涨200多倍。刘诗诗与吴奇隆大婚前一周,暴风集团(300431.SZ)开出10.8亿元收购吴奇隆持股的稻草熊60%股权。舆论纷纷,监管关注,最终,唐德影视改为和爱美神成立合资公司,两大收购案均告流产。

  资本市场的新玩法层出不穷。第二年的春天,赵薇还有更大的手笔,用6000万撬起一个50倍的收购。

  资本市场的财富积累速度远远超过片酬和广告,资本与明星之间也有充足的理由联袂。但囿于知识结构不同,大多数明星对资本市场的规则知之甚少。不过,赵薇并非资本市场的新人,她先后投资过重庆路桥(6000106.SH)、唐德影视与阿里影业,后两者都让她斩获颇丰。(参见财新网“赵薇夫妇的投资版图”)

  2016年12月23日,赵薇控制的龙薇传媒声称拟斥资以30.6亿元收购万家文化(600576.SH)29%的股份,按照当时万家文化的股份构成,赵薇此举直接成为其控股股东。但公告显示,格格只出了个零头0.6亿元,剩余款项,一部分向西藏银必信借款15亿元,另一部分向金融机构股票质押融资15亿元,而且西藏银必信的担保措施为赵薇的个人信用。

  “顶风作案”——这是诸多市场人士的评价。时间再拨回半年前,在范冰冰和刘诗诗的收购案坐完过山车后不久,2016年6月,证监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世,给炒壳瞬间降了温,一时间鬼哭狼嚎。

  从刘士余主政证监会起,资本市场粗暴捞钱的大门被迅速关上,昔日血盆大口的大鳄们被生生套上枷锁,即使是躲在流量明星的身后,也不例外。

  这场在2017年真正成为闹剧的收购案,不知格格在事后有没有反思。回看当时,有太多先例可循。彼时刘氏“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趋盛,打击炒作、降低杠杆指向明显,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敏感时期,文化传媒企业重组失败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万达电影(002739.SZ)、乐视网(300104.SZ)、北京文化(000802.SZ) 都倒在前面。

  折戟沉沙铁未销,后来者顶风作案,终于引来了监管层的注意,2017年2月,证监会对万家文化进行立案调查。3月,收购终止。11月,格格吃到了一张预处罚告知书,“……上述行为造成万家文化股价大幅波动,引起市场和媒体高度关注,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还珠格格,领到了30万罚金,5年市场禁入。

  互联网大会闭幕后,马云在乌镇接受采访时回应了与赵薇夫妇的关系:“我跟赵薇加起来见面也没超过十次,其中大概至少五次还是因为公益活动在一起。”

二、慧球:作死的方式有多少种

  在证监会宣布对万家文化进行立案调查的三天后,2017年2月24日,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操纵股价,证监会决定对鲜言处以约34.7亿元罚没款,同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至此,鲜言和他的1001项奇葩议案,完成了从开幕、表演到落幕的全过程,历时不足两个月。

  34.7亿元的罚款,根据证监会在2016年1月15日的通报,“2015年……涉及罚没款金额54亿余元,超过此前十年罚没款总和的1.5倍。”以此推算,2004至2014年十年间,罚没款总额不高于36亿元。也就是说,鲜言领到的罚单,相当于这十年间证券市场所有罚单的总和。

  2012年9月11日,当时还是多伦股份(600696.SH)实际控制人的鲜言,因为一起转让事项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上海证监局立案稽查。从那时算起,这位律师摇身一变成为资本玩家,与上交所、证监会开始了一场长达5年的猫鼠游戏。(参见财新周刊“妄人鲜言“)

  在这个游戏中,鲜言的手段令人错愕,一边在公司内部宫斗中翻云覆雨,一边在监管面前肆无忌惮。上交所的问询函和公开谴责几乎不曾间断,鲜言或置之不理,或明知故犯。在2016年9月多伦股份被戴上ST的帽子后,公然要求证监会摘帽,据说还在上交所楼上租了一个办公室,对外宣称“为了配合交易所的审查工作”。

  从披露的细节看,作为多伦股份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鲜言几乎放弃了公司正常的经营,而将其变成一个套现工具。处罚决定书显示,他使用的手段包括而不限于信息操纵和伞形信托操纵。2005年,在P2P概念炙手可热之时,多伦股份突然变更为匹凸匹,连获两个一字涨停——2017年2月23日的处罚决定书显示,鲜言启动上市公司名称变更程序,是“在未经上市公司董事会讨论决策的情况下”。

  2017年元旦过后的奇葩议案,是ST慧球(600556.SH)控制权之争所引发的一系列信披恶果。原实际控制人顾国平因股票爆仓风险而与上海躬盛私下交易欲转让控制权自救,却被瑞莱嘉誉不断举牌增持“截胡”。时任证券事务代表的鲜言,为保住公司控制权及董事会席位,想用1001项议案这样的焦土政策逼退对手。2017年1月3日,ST慧球多达1001项股东大会议案在网上公开,议案包括诸如“员工恋爱审批”“钓鱼岛属于中国”等内容。(参见本公号历史文章”ST慧球调查结果:鲜言隐瞒实控人身份 策划1001项奇葩议案”)

  在这件事里被牵出的顾国平是另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主角,作为资管计划劣后级持有人,他成了因未及时按照约定补仓、优先级持有人要求管理人强制卖出平仓股票的第一人。

  奇葩议案在网络上迅速发酵,2017年1月5日,上交所在公告中说到:“本次议案数量极大,很多议案前后交叉矛盾,逻辑极其混乱,不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投资者难以获得有效信息。”

  随后新华社也痛批ST慧球:上市公司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的“储钱柜”,无论事态进展如何,ST慧球都应该把话说清楚。

  就在奇葩议案公开的同一天,2017年1月3日,刘士余调研指导稽查执法工作,强调“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

  2016年1月6日,证监会对ST慧球进行立案调查;同日,广西证监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资本市场作用的真正发挥,离不开稳定的秩序和不容挑战的权威,监管者的眼里并非容不下热衷于出头者,而是容不下践踏底线的胡作非为之人。

  2017年2月26日,刘士余在国新办就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等情况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把他一年来的工作概括为三个字:稳、严、进。若刀兵不快,治市不严,何以整肃市场,谈何“稳”,又谈何“进”。

  收到事先告知书以后,鲜言递交了《鲜言关于放弃行政诉讼权利声明书》、《法律自首申请书》及《积极交纳罚款的承诺书》等材料,迅速服软。

  王小波在书里写到,爱一个人就是“我把我的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1001奇葩议案的丑剧,将隐藏在资本市场的形色怪癖,展露无遗。

  肆意挑战监管权威,挑战党和政府权威,下场可鉴。

本文导航
责任编辑:凌华薇 | 版面编辑:许金玲
  • 此篇文章很值
  • 赞赏激励一下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https://player.caixin.com/video/2020/7/23/20207231595485018313_59_4176.mp4
【财新时间】宗庆后“上线”
推荐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