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梁红)今年2季度以来再现债券“违约潮”,引发市场关注。虽然本轮违约与2016年4月那轮在表观上有些许相似,但在成因、结构及宏观影响上有所不同。年初至今共有16只债券首次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债券面额144亿元。虽然目前债务违约的数量和金额不及2016年4月的“违约潮”,但较去年同期明显加快。同时,在制造业走出通缩两年后再现“违约潮”,与经济基本面走势不符。此外,与2016年不同,本轮违约多集中在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包括较知名上市公司,引发了市场对风险蔓延的担忧。云南、天津等地的资管产品亦暴露出一些信用风险。
又见债务违约
                          2018年05月29日 10:10
                          
      
                         
		     T中
			 		     		政策层面,要遏制蔓延风险,短期内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及较稳定的政策预期。中长期看,与金融去杠杆相关的各项财税、市场及制度的建设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张翔宇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相关阅读
                                    - 2018年05月29日
 
- 2018年05月25日
 
- 2018年05月15日
 
- 2018年04月17日
 
- 2017年12月11日
 
- 2017年07月22日
 
财新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