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徐小庆)近一两年来,传统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法遭遇严峻挑战,主要在于影响资产价格的核心宏观变量的波动率大幅下降。资产配置最让人熟知的分析框架是美林时钟,其基于GDP和CPI两个维度将经济分为四种状态,每种状态下对应一类最优的资产。但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增长低通胀模式,中国也不例外,2015年以来GDP增速在6%-7%之间窄幅波动,核心CPI从来没有超过2.5%,这些传统指标对投资的指导作用在下降。所幸的是,中国私人部门的信用扩张周期尚未结束,从企业到居民,基于货币和信用的松紧组合替代美林时钟,成为大类资产配置新的分析框架。而随着政府逆周期调节手段的日益成熟化,货币和信用的短周期波动从2019年以来也开始呈现弱化的趋势,M2增速维持在8%-9%,社融增速稳定在10%-11%,波动幅度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基于货币和信用周期的宏观配置框架的有效性也在减弱,需要寻找新的“经济晴雨表”。
国内经济转型,海外美元走弱:2020投资机会在哪里
2019年12月24日 10:49
T中
什么是高质量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重新回到以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的根基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王影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