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高占军)关于大选民调,我们之前曾解剖了几个经典案例,包括2016年为什么希拉里在民调大幅领先的情况下却输掉了大选(参见:总统大选经济学之二:对2016年民调失准的行业反思)和2012年王牌盖洛普因何意外失手(参见:总统大选经济学之三:盖洛普意外折戟的背后)并从此退出了选举预测――这是民调行业近百年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挫折,且一次比一次惨重。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次惨败的原因并不相同:希拉里被民调高估,是由于不同寻常的大比例选民晚决定、建模失误及“害羞的川粉”效应;而盖洛普失算,一是其甄别哪些选民不会投票的模型有瑕疵,二是调查对象覆盖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三是缺乏种族和民族的代表性,四是只以登记在册的有线电话名单为基础生成样本的方式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