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钱去哪了:居民为何预防性储蓄

2023年05月29日 11:32
任泽平
任泽平

经济学家

居民储蓄与收入、就业、存款利率、其他投资品收益率、社会保障水平、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有关
news 原图 以中国情况为例,1978年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处于波动式抬升,国民储蓄率1980年代和2000年代为上升通道,1990年代和2010年代后整体下降,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居民存款储蓄水平总体持续上升,居民部门高储蓄成为“钱”的重要流向,是典型的“流动性陷阱”,反映了居民当期支出意愿的下降和预防性储蓄的心理。

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一般我们通过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率来衡量国内储蓄情况。国民储蓄率,即居民、机构企业部门和公共储蓄/赤字三者之和与GDP之比,反映了国家总体储蓄水平。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主要反映了家庭居民部门的储蓄水平。以中国情况为例,1978年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处于波动式抬升,国民储蓄率1980年代和2000年代为上升通道,1990年代和2010年代后整体下降,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