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粗钢产量调控与冶炼装备摸底的市场影响

2024年04月09日 11:54
张龙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9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同年入职济南钢铁集团从事生产一线工作;2003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硕博连读,200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后升至副院长,期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借调工作;2020年调至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张龙强

张龙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9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同年入职济南钢铁集团从事生产一线工作;2003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硕博连读,200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后升至副院长,期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借调工作;2020年调至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粗钢产量调控原则发生明显变化,不再单纯要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重心转移至产量“调控”,装备摸底是建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的重要基础
news 原图 江苏省赣榆港码头,工人装载外销粗钢。图:视觉中国

  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对2024年粗钢产量调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的信息。这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继2021年、2022年之后第三次正式发布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的通知,充分表明国家对钢铁行业实施产量调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当前及时发布粗钢产量调控措施,特别是在钢铁市场下行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结合通知有关信息,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全国粗钢产量调控与钢铁冶炼企业装备摸底工作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供同行探讨与参考。

政策背景

  钢铁行业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开始于2021年,是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抑制进口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三年来,钢铁行业通过细化调控原则,合理把握调控节奏,有效促进了钢铁市场平稳运行。实施粗钢产量调控仍是当前持续巩固提升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需全行业继续贯彻执行。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