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中国ETF的后发优势:规模化和特色化

2024年04月29日 15:30
吴金铎
吴金铎

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

全球ETF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中国ETF总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表明中国ETF市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很大
news 原图 当前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8.97万亿元,中国ETF占公募基金的比重为8.49%。图:视觉中国

  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的缩写,中国大陆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香港称为“交易所买卖基金”,台湾称为“指数股票型基金”)以其成本低,交易灵活,持仓透明和T+0交易的特点,成为市场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之一。自2004年中国第一只ETF——上证50ETF(管理人为华夏基金)诞生以来,中国ETF经历了20年的迅猛发展。2004年-2024年,中国ETF从0到1式发展,目前已有ETF 944支(截止到2024年4月28日)。2023年12月开始,中国上市ETF总份额开始超过2万亿份。上市ETF净值也已在2023年8月闯过2万亿元大关。截至2024年4月28日,中国上市ETF资产净值已达2.46万亿元。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ETF共1.86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ETF共0.6万亿元。当前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8.97万亿元,中国ETF占公募基金的比重为8.49%。与全球ETF情况相比,2023年全球交易的ETF资产总规模达11.61万亿美元,ETF占全球共同基金的比重约为12.68%。可见,中国ETF占公募基金的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全球ETF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底,美国ETF市场总规模8.11万亿美元,占全球ETF的比重比74.2%;欧洲ETF市场规模约1.74万亿美元,占比14.98%。中国ETF市场规模约0.29万亿美元,占全球ETF的比重约2.5%。全球ETF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中国ETF总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表明中国ETF市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很大。

被动型投资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占优策略

  主动型基金不好吗?为何需要发展ETF? 首先,总体上中国主动型基金的费率整体高于ETF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发达国家情况一样)。中国ETF按投资范畴分为股票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货币型ETF、跨境ETF和其它,净值占总ETF的比重分别为73.77%、3.94%、1.96%、7.83%、12.42%和0.09%。中国ETF以股票投资为主。在中国,股票型ETF又分为规模指数ETF(占比50.39%)、行业指数型ETF(6.56%)、策略指数型(2.51%)、风格指数型(0.06%)、主题指数型(14.24%)(数据来自WIND,时间截止4月28日)。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边放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