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供职于985高校,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等。曾作为主研人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中国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聚焦开放宏观、全球资本市场及多资产配置。著有图书《Evolving China:Speed to Quality》。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有望在波折中回暖
随着中国各项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市场风险偏好将有所回升
社融同比和环比大幅少增主因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以及新增外币贷款多减、委托贷款大幅少增以及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由正转负所致
CPI同比和PPI同比双双下降,显示内需不足压力较大。全球经济承压的环境下中国外需收缩,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CPI同比上涨和PPI涨幅回落,显示出9月生产端需求下降而消费端有所回暖,PPI进入0值区间,“工业通缩”压力再次来袭
理性的美联储不会选择让美国经济硬着陆或者陷入衰退,但是美联储必须鹰派立场管理通胀预期,意在避免通胀预期持续发散
下半年GDP增速或将回到5.5%左右,复苏的斜率取决于消费
如果低通胀必须以“硬着陆”或经济衰退为代价,美联储应该怎么办?什么情况下会触发美联储的看跌期权?
劳动力市场与通胀有什么关系?职位空缺越多是否代表经济越好?
公募REITs在提升投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完善投资循环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杠杆、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提高投资效率,不仅关系到有效投资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稳增长的效率和质量
美联储低估了疫情之下美国的三大矛盾:供应链矛盾、劳动力市场矛盾,关税加剧了商品输入型通胀矛盾。美联储职能所限,货币政策无法解决这些矛盾
展望2022年,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中国政策宽松海外收紧,政策环境对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是友好的
2022年全球经济或面临高利率、高通胀和高增长的“不可能三角”。2022年高通胀背景下,若要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速以走出疫情冲击,全球央行须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应对高企的债务和杠杆
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剪刀差收窄的原因并非PPI价格向CPI传导,11月CPI上涨主要来自于食品尤其是鲜菜价格大幅上涨
人民币和美元走势背离的原因或在于:一方面非美货币兑美元贬值导致美元指数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兑非美货币升值,且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超过了美元升值的幅度
10月社融较2019年同期已明显回升,意味着当前信贷需求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10月社融环比下降,显示10月经济或边际小幅走弱
中资美元地产债风险敞口有多大?近期中资美元债市场波动与美联储有无关系?中资美元地产债在脆弱的市场情绪下如何自救,如何进行风险隔离?
PPI同比和环比增速再次双双扩大。PPI涨价主要贡献来自于生产资料,尤其是煤炭开采业工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能源行业PPI涨幅较大
中国外贸形势向好的原因已经超越了进出口货物本身,背后中国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绝对的供应链优势,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等都是原因所在,但是当前“外循环”还存在诸多堵点
8月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均有增加,意味着8月融资需求边际有所上升。M2增速边际下降,表明金融数据宽货币走弱而宽信用有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