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高储蓄率是市场的助力还是阻力

2025年01月20日 15:21
吴金铎
吴金铎

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

高储蓄是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的表现,储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风险低于负债驱动型增长。不过当前过高的储蓄能否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成权益市场的长线资金,需要各方创造条件
news 原图 2024年9月10日,上海,银行门前摆放的存款定期利率。图:视觉中国

  高储蓄率是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市场主体对储蓄率进行定义,指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总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总储蓄率指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两者之和与GDP之比。因研究对象和数据限制,这里以中国统计局的储蓄率定义为主,以IMF的储蓄率定义为辅。储蓄率分子端由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两大项组成。而一国总产出由消费和储蓄构成,消费和储蓄之间此消彼长。因此,一国产出扣除最终消费(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的部分,即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之和,可定义为一国总储蓄。2025年1月17日,中国统计局公布2024年中国GDP初步核算值为134.91万亿元,其中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两者比重分别为25.2%和30.3%(初步核算,数据来自WIND),计算可得中国2024年储蓄率为55.5%,较2023年(44.28%)大幅提高11.2个百分点,是1952年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分析|低价药引发信任危机 集采制度如何优化?

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入列不可靠实体,对行业有何影响?

封面报道|特朗普再冲击

刑诉法再修改 “把脉”审前羁押率

家中搜出亿元现金37公斤黄金,又一小官大贪获死刑|特稿精选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