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核心使命何时完成

2025年03月14日 18:18
吴金铎
吴金铎

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

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由数量型转向价格型是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必由之路
news 原图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为存款准备金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仍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2025年2月13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专门设立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动态演进”这一专栏,市场关注中国存款准备金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在所有的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早期随着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运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渐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一项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吞吐,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属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国自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相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存款准备金制度所依赖的货币金融条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邱祺璞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