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一名年仅6岁的男童误吞一枚中国产空调遥控器电池,造成严重的食道穿孔和长期残疾,事件最终演变为一桩高达4000万美元的产品责任和解案。(详见财新网报道《美6岁幼童误食中国产空调电池 苏黎世财险(中国)赔偿1.4亿元》)作为涉事中国产品出口商的承保机构,苏黎世财险(中国)在2025年正式完成赔偿,支付总金额超过1.4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是近年来中国保险公司少见的对外巨额赔付案件,也给全球制造业链条敲响了一个深刻的警钟:面对越来越成熟的海外消费者保护体系,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不能只靠性价比撑起,而必须建立起对产品质量、消费者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敬畏之心。
从“天价赔偿”看中企出海的质量合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
-
刘天逸
公共政策、全球事务、出海领域专家;PNCC咨询 创始人,首席顾问(Principal);曾任某头部科技公司驻北美政府关系与公共政策代表。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
“中国+1”面临新挑战 中企“出海”需深耕本地化|出海·投资
2025年04月24日
-
罗兰贝格许季刚:为抵御全球化风险 中企“出海”该如何做?|出海·地缘
2025年04月01日
-
瑞幸咖啡“泰国山寨商标案”胜诉 中企出海如何做好商标保护?|出海·消费
2025年03月12日
-
【周刊提前读】深度: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 中企出海节奏悄然变化
2025年03月08日
免费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