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隐债问责”,有何新变化

2025年08月07日 13:43
赵伟
赵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梳理2022年以来通报的44起“隐债问责”典例,可见地方隐债监管力度加强,隐债化解更深入基层、聚焦项目。2025年“隐债问责”更关注基层政府行为,更体现“穿透式”监管,问责主体深入至市本级及下属区县政府
news 原图 在隐性债务问责相关政策指引下,2022 年至今财政部共通报 44 起“隐债问责”典例。图:视觉中国

  2022年新一轮隐债化解工作推进以来,财政部共通报44起“隐债问责”典例,背后透露哪些信息、近期“隐债问责”典例通报有何不同?

一问: “隐债问责”典例透露哪些信息

  随着地方隐债化解工作进入深水区,近日财政部再度通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2018 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落地后,2021 年《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出,推动新一轮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开启。《意见》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金融机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防范化解隐债风险工作均有提及,同时再度强调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