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短剧:“精神快消品”的巨大商机

2025年10月11日 21:20
张丹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城乡移民的社会经济影响、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社会变革与性别差异,以及新冠疫情防控的健康收益与成本。其学术成果已发表在Economic Journal,  Nature:Human Behaviour,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张丹丹

张丹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城乡移民的社会经济影响、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社会变革与性别差异,以及新冠疫情防控的健康收益与成本。其学术成果已发表在Economic Journal, Nature:Human Behaviour,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21年至2023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从3.68亿元跃升至373.9亿元;至2024年,已突破500亿元。未来须跳脱单一题材“同质化”选题的舒适区,拓展更丰富的叙事与价值观表达
news 原图 2025年9月26日,湖南长沙,剧组在潇湘南路拍摄微短剧。图:视觉中国

  文|张丹丹 李嘉

  对于既没钱去健身房、也抽不出时间走进影院,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的“牛马”来说,被切碎的时间片段如何利用?疲惫的精神又该如何被宽慰?

  时间预算有限、注意力被手机切分的现实夹缝中生长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阳春白雪固然重要,下里巴人亦不可或缺,一种“自下而上”娱乐方式——短剧,正沿着草根们的真实欲望悄然生长。

  曾经二人转、评书、相声等民间艺术满足了平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如今在竖屏与平台算法的加持下,这种从民间生发出来的文化娱乐方式寻找到了新的定位,化身为“短剧”。短剧,以手机为载体,采用“竖屏”播放模式,剧集1-2分钟完成一集,60集的短剧全部看完1-2小时。相比传统的长剧集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它以低观赏门槛、强剧情刺激、快更新节奏,契合了碎片时间的文化娱乐需求,精准捕捉了一个长期被忽视却具有庞大增量的市场:为那些缺席影院、无力追长剧的人群,提供了负担得起、随手可得、情绪回报强烈的精神补给,成为人们碎片化时间里的一个精神栖息地。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