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大博弈——中国银行业引资模式分析

2005年09月19日 16:54
中国商业银行引入外资情况可以分为存量重组型、增量扩张型、风险化解型和投资转让型四种模式

  陆磊 于宁 凌华薇

  作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几乎必然步骤,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五家大银行中的四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先后以不同形式引进境外资本,使得外资入股成为银行改革的“单一”模式。

  然而,各家银行根据自身需要所选取的引进外资路径却不尽相同。中资银行的核心需求各有不同,侧重点分别在体制、管理、业务和资金等不同层面,因此,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实际内涵并不单一。根据现有各行与外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存量重组型、增量扩张型、风险化解型和投资转让型四种模式。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冯仁可

陆磊
陆磊,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央行研究局局长。1996年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经济金融处、研究局国际金融处和招商银行研究部工作。曾在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财政部财政政策司进修、工作,并获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学者。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助理;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原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东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