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证券业开放:危机下的选择

2005年10月31日 13:35
外资通过“花钱送机制”的方式参与证券公司重组,其核心动力是试图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剩余成果。在这种各取所需的交易前提下,中国的金融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陆磊

  随着瑞银集团率先以17亿元参与北京证券重组,并持有20%的股权;摩根大通计划参与辽宁证券重组,以及其他外资投资银行对中资证券机构的重组所体现出的高度兴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中外合作阶段。这里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首先,在中国资本市场及证券机构面临体制性困境的时期,外资参与所体现的价值预期何在;其次,外资参股是否改革的最优模式;第三,重组进程的时间进度如何;第四,外资参股对国家金融的效应如何。只有充分理解、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改革才可能在一致性判断的基础上顺利推进。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冯仁可

陆磊
陆磊,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央行研究局局长。1996年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经济金融处、研究局国际金融处和招商银行研究部工作。曾在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财政部财政政策司进修、工作,并获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学者。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助理;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原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东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