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火线评论|“提级”本不必成为重大安全事故调查的“标配”

2025年07月25日 11:42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信力的根本问题是权为谁所赋、权为谁所用。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地级政府的调查报告也会是令人信服的
7月24日,内蒙古,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铜钼矿选矿厂,涉事车间临近的车间内,安装有相同的格栅板。图:新华社

  【财新网】/火线评论

  “六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一企业参观学习时坠落溺亡”一事引发举国关注。这些正当人生最好年华、正待大展才华的青年人突遭飞来横祸、不幸殒命他乡,令人十分痛心和惋惜。社会公众在震惊哀恸之余,也自然会对事故原因及责任追究格外关心。这已成为官方调查处置的当务之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与舆情发酵、谣言滋生的速度赛跑。

  应当说,在事发后,随着众多媒体的跟进调查和接力报道,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来龙去脉已经逐渐清晰,诸如矿浆“强酸”“强碱”“高温”、带队老师截肢、遇难学生遗体损坏等传言也得到澄清。最新消息显示,初步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选矿厂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集中受力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翻转脱落,学生掉入矿浆。事故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今年2月虽对格栅板做过一次“局部更换”,却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详见财新网报道:《在中国黄金选矿厂参观时坠入浮选槽 东北大学六学生遇难》《大学生选矿厂坠亡追踪:格栅板断裂脱落,内蒙古官方提级调查》)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张兰太
财新观点组记者,关注国计民生,追求人生的“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