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栾宗涛副司长介绍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时,披露了分类评价改革的情况:今年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中,有67名学生通过实践成果替代论文答辩,拿到了相关学位。今后还将把这一做法推广到农业、医学、法律等更多专业学位类别。
此举虽然只是硕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改革,但对于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强国建设无疑是战略先导,因为其承担着“加强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但培养出来的人,能否胜任并完成这一支撑就极为关键。为完成这一重要支撑,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上,当下有两个工作重点,一个是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一个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笔者看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为关键。如果培养模式不改革,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也很难真正落地。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