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纯血”国产芯片,为何被边缘化

2025年11月04日 15:02
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在兼容性与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真正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基于384颗昇腾芯片构建。图:视觉中国

  2025年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全面落地的一年。2025年,信创产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万亿元,较2024年的1.5万亿元实现显著跃升,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在新一轮信创招投标中,X86架构的CPU正在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而基于ARM、LoongArch、申威等自主路线的CPU份额却在缩小。 这本该是国产化深化的阶段,却在“自主可控”的根本目标上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央国家机关台式机采购中,国产芯片采购量总计超12000台,其中华为4634台、海光3532台、飞腾1897台,分列前三位。龙芯、申威、兆芯加在一起不到2000台。笔记本采购上,国产芯片拿下3172台的采购量,其中,华为1956台,飞腾536台,龙芯、申威、兆芯,只是相当于实现了份额的突破。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于达维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有20多年科技记者及科技产业研究员资历,曾任职《瞭望东方周刊》《财新周刊》和财新智库,现为独立撰稿人。